王安阁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我市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提升钢铁产业创新能力,实施钢铁产业数字化转型
1.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托辽宁鞍钢东大高品质钢铁材料制备及应用中试基地,在硅钢、中厚板、冷轧等重点领域,着力构建应用技术检测分析平台、高精度组织演变数学模型和钢铁全流程数字孪生系统。加速前沿技术成果的培育转化进程,全面优化钢铁产业信息管理与生产运营模式。
2.用数字化前沿技术深度赋能钢铁行业。重点突破钢铁轧制全流程智能化控制技术瓶颈,研发智能控制系统。鞍钢集团自动化有限公司实施“钢铁生产过程智能控制系统研发”项目,全面构建以动态数字孪生为核心、以智能协调优化为特征的智能化系统,实现多工序关键指标的协同管控,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稳定性,突破我国钢铁轧制全流程智能控制方面的“卡脖子”问题。关宝山铁矿“黑灯工厂”实现从人员密集向“少人化”“无人化”跨越,生产、搬运、储存和检测环节均由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机器人按照系统指令自行完成,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目前我市钢铁行业国家级创新平台1家,钢铁行业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家,钢铁行业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2家。
二、推进钢铁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1.推动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组织5家具有粗钢产能钢铁企业聘请专业机构开展预评估,帮助企业全面了解超低排放改造的政策要求,指导企业制定完善改造计划,全面梳理改造项目,确保按期完成改造任务;到企业开展现场帮扶指导,深入对接政策要求,聘请专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帮助指导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定期对钢铁超低排放改造工作进行调度,实行周调度周通报,及时掌握改造工作进展;组织执法力量对5家钢铁企业实施驻厂监管,及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确保企业全面实现达标排放。目前5家具有粗钢产能钢铁企业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项目479个,剩余31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正在实施中。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清洁运输改造已完成并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站公示,海城市恒盛铸业有限公司已完成有组织改造及评估监测并向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申请公示。
2.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共组织企业包装钢铁超低排放改造项目56个,其中27个项目已获得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78亿元;帮助鞍钢矿业资源利用(鞍山)有限公司尾矿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获得“两重”资金1.87亿元;2024年重点推荐鞍钢股份二发电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争取国家“两重”超长期特别国债,获得6800万元过载国债资金。
三、以品牌建设为钢铁产业赋能
1.宣传“质量强企”理念,积极推广先进质量管理办法,鼓励钢铁企业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发蓝股份、海城正昌、新铁特钢、后英集团海城钢铁有限公司大屯分公司均已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推动钢铁企业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发蓝钢带、海城正昌获得第十届辽宁省省长质量奖银奖,实现我市钢铁行业企业在争创省长质量奖中的新突破。
2.引导钢铁行业完善品牌建设。鼓励企业申报品牌价值评价,鞍钢集团有限公司在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冶金有色组价值结果排名第四,品牌强度排名第一,在辽宁省入围的16个品牌中,品牌强度排名第一,品牌价值结果排名第二;推荐我市海城正昌钢绳产品申报“辽宁优品”,推动鞍山钢铁品牌走在前列。
3.着力提升钢铁产业标准,支持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参与更高标准的制修订,2024年国际标准立项5项,国家标准立项15项。
鞍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