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新质生产力 加快我市钢铁冶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收悉,我们高度重视,组织相关部门认真学习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提升钢铁行业创新能力,建设钢铁科技创新体系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辽宁省深远海装备用关键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创新联合体”,并组织实施“深海装备用关键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项目,联合东北大学、辽宁材料实验室、清华大学、辽宁科技大学等多家高校、院所及相关企业,通过协同创新突破深远海装备用钢关键技术研发,有力推动我国深海装备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并带动关联院校和企业技术进步。加强科技果转化。支持鞍钢股份联合东北大学建设“辽宁鞍钢东大高品质钢铁材料制备及应用中试基地”,成为我省首批典型中试基地,并获得5项中试项目支持,缩短我市钢铁行业技术成果培育转化周期,推动硅钢、中厚板、冷轧技术不断创新。依托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高端钢铁材料关键技术攻关,成功实施“极端环境海洋工程装备用钢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海洋用关键钛合金材料研制技术攻关”重大项目,突破了多项国外卡脖子技术及产品,进一步推动我市高端海洋工程用钢技术升级。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升钢铁产业科创能力,推动科研资源整合,强化上下游协同创新,完善各类钢铁产业科创平台建设。聚焦高品质钢铁新材料、绿色化智能化生产和矿石资源保障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持续研发突破关键技术。推进鞍钢集团“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突破深远海装备用钢关键技术研发。推动“鞍钢东大高品质钢铁材料制备及其应用中试基地”项目完成建设并开放运营,完成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硅钢中试研究。推进全球首套绿氢零碳流化床高效炼铁新技术示范项目投入运行。推动千山湾矿石实验室突破用于氢冶金的高品质球团矿制备技术、贫杂矿选矿和低温浮选药剂等技术。
二、推动钢铁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根据政策要求,我市共5家具备粗钢产能的企业需要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我们强化帮扶指导,组织企业开展预评估,指导企业制定改造计划,聘请专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强化政策执行,定期对钢铁超低排放改造工作进行通报调度,组织执法力量实施驻厂监管,确保企业全面实现达标排放。积极帮助企业争取资金支持,组织企业包装钢铁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已获得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78亿元。目前,全市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项目479个,剩余31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正在实施中。鞍山钢铁清洁运输改造已完成并公示,海城市恒盛铸业有限公司已完成有组织改造及评估监测并申请公示。推动钢铁行业节能改造。严把节能审查关,科学开展钢铁行业节能审查工作,2024年共完成钢铁行业项目节能审查批复28个。持续做好钢铁产业能改工作,推动总投资4.8亿元的后英大屯公司烧结机生产线改造项目、总投资4200万元的鞍山钢铁四分厂脱硫升级改造项目等项目开展节能改造工作,改造后将有效提升企业节能水平。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助力企业加快改造,帮助鞍钢矿业尾矿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获得“两重”资金1.87亿元,鞍钢股份二发电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获得国债资金6800万元。
下一步,依托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智造强省等政策实施的契机,加力推进钢铁企业绿色低碳升级改造,对未完成改造的限制类装备实行差别化政策,倒逼落后产能加快退出。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鼓励企业提高绿色能源使用比例,按照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要求,培育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加快推广应用绿色钢铁产品、绿色设计和绿色采购,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级钢铁绿色设计产品。
三、用数字化前沿技术深度赋能钢铁行业
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扩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应用。鞍钢集团自动化有限公司实施“钢铁生产过程智能控制系统研发”项目,全面构建以动态数字孪生为核心、以智能协调优化为特征的智能化系统,实现多工序关键指标的协同管控,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稳定性,突破我国钢铁轧制全流程智能控制方面的“卡脖子”问题。推动钢铁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鞍钢股份冷轧厂彩涂分厂、鞍钢集团关宝山矿业有限公司已获评省级智能工厂,鞍钢绿色资源科技有限公司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实现了从人员密集向“少人化”“无人化”跨越,生产、搬运、储存和检测环节均由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机器人按照系统指令自行完成,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钢铁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全要素互联互通,提高生产运营稳定性。加大智能工厂建设力度,推广鞍钢彩涂厂和关宝山矿业“黑灯工厂”建设经验,围绕我市钢铁企业的基础禀赋差异,分类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智能产线、数字车间建设,丰富拓展智能化钢厂应用场景。充分发挥产业数字资源优势,推进数字产业化,开探索数据要素共享机制,提升数据资源管理和服务能力。
四、推动钢铁产品提质升级
当前,钢材消费需求结构持续分化,传统建材消费量逐步下降,风光电能源用钢、新能源汽车用钢、海工用钢等需求明显增长。依托我市钢铁产业基础优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市场用钢需求,引育结合,推动我市钢铁产品提升附加值。强化本地企业产品培育,总投资9.4亿元的鞍钢新能源汽车电工钢生产线项目为东北首例生产线,建成后将具备大规模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生产能力,在产品性能等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紫竹集团总投资5.5亿元的紫竹轻型特钢生产线项目已经开始生产,主要生产耐候钢产品,将应用于国家电网特高压建设。强化精准招引,主要围绕钢铁下游客户进行对接延伸,总投资20亿元的辽宁布顿特种金属基地项目为江苏帅龙集团来鞍投资的重点项目,主要利用鞍山优质线材资源开展精深加工,生产精品钢丝绳、钢绞线等产品,目前一期已经竣工投产,正在谋划二期建设,项目全部投产后将新增精品钢丝绳年产能50余万吨,吉林龙达管道有限公司的无缝钢管超市项目、天津天洋发线材有限公司精品钢丝项目等一批储备项目正在洽谈推进中。
下一步,我们将引导钢铁企业积极应对粗钢管理政策,顺应钢铁产品高端化、个性化和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推动鞍山钢铁打造一流家电用钢品牌,提升全品种管线钢生产能力,扩大新能源汽车钢市场份额。推动紫竹集团国内外市场协同发展,开拓应用于钢桥、铁路车辆的热轧型钢替代性产品。引导宝得钢铁转型发展优特钢产品,开发更多产品规格。推动海城正昌钢绳、布顿钢绳紧抓旧房改造、海洋工程等钢绳峰口行业,发展特色钢丝绳产品。
鞍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6月15日